建盏文化

闻其名,不知其内涵,详解建盏为何要“施厚釉”?

建盏的收藏价值中,最主要的会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一个美观的程度;二是则是烧制的难度

所以,盏的美丽程度跟烧制难度成正比,难度越高稀有度也就越高,成本方面也会提升,价格高也就很自然了。那么,建盏为什么要施厚釉呢?

铁胎建盏主要特征,影响着建盏的性能跟美感,同时也为建盏的烧制难度大大提高。其他的瓷器,单单胎土不需要是铁胎,釉料跟火候烧制师傅也能有所掌控。

有的瓷器的窑口产品虽然颜色比较特别,但稳定性强只要调制出正确的釉料配方,产品的成品率就相对能控制,大批量生产跟成本就自然不在话下;也有的虽然需要高温还原气氛,但温度的高低可以不用很特别控制,有点差别对成品性状影响不是很大。可建盏就不一样了。有何不一样的呢?

一、拿釉料说

首先像建盏窑炉的一个新旧程度、包括天气、窑炉的位置、坯土包含成分微妙的改变等因素都会让就是同一个配方出来的斑纹也不一样。

特别是比较好的配方,受以上因素影响的状况会略加明显,就算是一次只烧几件建盏的师傅,也需要跟着这些因素再去调整配方。

其次烧制建盏上的釉必须要厚。配方要是没问题,施釉如果过薄,则会导致釉面比较薄的位置呈酱紫色,影响美感。

还有一点是,釉如果太薄,氧化铁晶体生长的空间很小,会致使兔毫、油滴形成的状况有变,几乎不可能有”条达”的标准。

施厚釉其实并不是很难(对有经验的师傅),不过,釉厚会对烧制的难度大大体高。

1、建盏烧制用的是仰烧,温度需要1300度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会导致釉料向下流动,同时建盏的位置也越往下,釉堆积下就越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建盏的窑变斑分布规律也是盏沿密集,越往下就越稀疏,盏心釉很厚的地方要么没有斑纹,要么斑纹就很细小;而且位置不同的斑纹,在形态跟色彩也会有所变化。

但是斑纹分布与形状色彩的不定因素,却也是建盏的独特地方,不过同时也会导致成品没有预期的效果。斑纹清晰,色泽美观的盏,谁都不能保证,一炉能烧出多少。经常会有上部的斑纹被过度氧化变暗,或者,下部没析出斑纹,又或者斑纹整体过密、缺乏层次等问题。

2.釉比较厚会容易粘底,但本身流釉造成的釉泪,也算是建盏的一个特点,釉挂的位置刚好,形状又美,就可以用玄妙来形容

但若施釉过厚,或者温度过高、烧制的时间又太久,釉水会流到盏底跟垫片或匣钵粘住,一旦粘底,就算勉强锯开,也会影响建盏的美感,或者直接成了瑕疵品

建盏的话粘底就基本算是报废了。

二、拿温度和气氛来说

也有的朋友会觉得,除了陶器,不是所有瓷器的烧制都需要高温吗?其实建盏所需要的高温也较为特殊。

第一,有的窑口烧制建盏1200度就足够,而有的就需要1300度以上

第二,建盏的高温不是说随便加温就能成,要好看的斑纹结晶,温度要把控的非常好,低了高了都出不了好盏,温度高了或冷却过快了,结晶可能就无法析出,形成纯黑釉(也容易产生粘底、变形等问题)。

第三,想要烧制出具有结晶的建盏,还需要还原气氛(由于供氧不足,令燃烧不充分,在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不含或者极少含氧分子的火焰。),若气氛不当(比如密封没做好,氧气进入过多等),即使温度没有变,也无法顺利烧成好看的结晶。

银色斑纹相对要比褐色系斑纹更加罕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气氛的问题,烧制褐色系斑纹,可以先还原后再来氧化,烧制银色斑纹需要严格控制的是还原焰。

而且银色斑纹的色彩、形态不稳定,就是生成之后也可能消散,边界也不容易如褐色系斑纹清晰,含蓝光的银色斑纹就更是难以捕捉,这也是带蓝光的盏珍贵的原因之一。

建盏烧成过程中,火焰气氛和温度的变化对釉层起着不可思议的作用,也对建盏的成品增加了极大的不可控性。

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无法妥善解决。

结合上述后,其实可以看出烧制出器型正、釉质肥厚、胎色好、斑纹清晰流畅的建盏是多么不容易。

这些因素同时也体现了建盏的审美价值、烧制难度和稀有程度,自然也是建盏定价的重要标准。​​​​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