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茶文化熠熠生辉,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中国茶文化在各个朝代中地位不一,兴盛于唐代,宋代达到鼎盛时期,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都和茶有着紧密联系。宋代人喝茶口味较为清淡,以煮茶、煎茶为主要方式,茶汤的颜色比唐代清淡浅白,因此更喜欢用深色的建盏来相配。
从历史书籍记载和出土的文物来看,建盏是宋代顶级的器物,是上层人士彰显身份地位的标志物。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对建盏也有高度的赞美和评价。然而,当时红极一时的建盏,后来渐渐被青瓷所替代,而广为赞扬的建盏烧制技术从明代停烧后便失传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文物爱好者中得到一些关于建盏只言片语,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风靡一时,璀璨时代
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是一个不爱江山,而在琴棋书画雅玩方面颇有成就的帝王,。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在书画、瓷器方面却做出了名留青史的贡献,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建盏。宋徽宗可以说是茶盏咖味最高的代言人了,这位九五之尊的天子骄子竟然亲自为建盏写书,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宋徽宗花了一番心血写出了《大观茶论》,共二十篇,里面详细写了茶的来源、品质、烹饪等。这本著作对茶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即使是在今天,这本书也可以作为我们学习茶文化的入门知识。
喝茶是宋代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斗茶”之风盛行。建盏在宋朝初期就已经成为文人墨客竞相追捧的珍品,能够体现自己高贵的身份地位,而到了宋朝后期,茶盏几乎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顶级茶具。我们所熟知的文人,如苏轼、欧阳修、蔡襄、陆游等人,也是建盏的狂热爱好者,不仅热衷于关注,在他们的诗词中经常也会提到建盏,陆放翁就曾写“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
2.日暮途穷,衰落时代
宋亡元兴,建盏的命运发生了急转弯。蒙古人天生的游牧生活和宋人的闲静雅致大相径庭,再加上战争的爆发,建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根据考古队的发掘依据,元代初期,建窑已经开始改烧青瓷,建盏逐渐停烧,这和宋朝专门烧制建盏的情况相比可谓是败井颓垣。
到了明朝,草根出生的明太祖朱元璋对奢华生活深痛恶疾,对宫廷的浮华生活看不惯,而曾经作为显赫地位代表的茶道更是成为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再加上建国初期,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国力薄弱,制茶及茶具人力财力开销巨大。
根据史书记载,古代喝茶可不像我们现代这么简单,工序非常复杂,必须要有茶筅、茶碗等四种基本的茶具,附加其他七七八八的程序,可以想象出宋代喝茶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穷人出身的朱元璋根本没有闲情雅趣去品茶,上位后一道命令便颁布下去:“禁止大盏,大壶喝茶,禁止使用茶饼,禁止喝抹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必须遵守。由于禁止使用大盏,建盏的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建盏是与茶共生的器物,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明朝饮茶习俗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建盏的发展也到了历史最低端。
3.重现江湖,寂静时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盏又重新进入人们的眼中,考古队曾在五十年代初前往曾经备受瞩目的建窑遗址,这里周围散落着黑色的瓷碗,堆成小山的残品,破碎的匣钵,实在让人难以把它和曾经的辉煌联系在一起,而当地的居民对“建盏”的名字也很陌生,有的村民甚至拿这些古旧的建盏来装饲料。面对熄火了800多年的建窑和破败的茶盏,不免令人伤神。虽然饮茶风俗不再,但是建盏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却备受关注。
位于福建建瓯的北苑御焙遗址,1985年被发掘后受到了海外茶道研究者的重点关注。这里曾经是风靡一时的皇家茶园,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使用,宋朝达到鼎盛,后来逐渐走向衰败。这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处把茶作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度过百年孤独的建盏虽然重新进入现代人的眼里,但是知名度还是较低的,所泡茶叶大都是烹煎制成的,随手一泡就是一壶,一切追求简单快捷方便,更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挖掘曾经作为饮茶的必备品——建盏。但其独有的审美价值受到了爱好者的喜爱,成为了文玩界的新宠。建盏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大起大落,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经历了宋朝的辉煌,元朝和明朝的没落,再到近代重新进入人们的眼里,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建盏,不应该只存在于历史的记忆,更应该有现代人的传承!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