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说宋代建窑
我们介绍过宋代的五大名窑,于是有茶友问说:建窑怎么没有在里面?
其实,宋人独爱建盏,用建盏斗茶是宋代的一大潮流。但因为五大名窑是后来定下来的,再加上建盏和之后的泡茶形式不同,所以才没列入五大名窑之中。
建盏在宋代成为皇家贵族不惜重金追求的宝物,也是文人争相题咏的珍品。
除了我们常知的“茶色白,宜黑盏”、“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以及特有的“兔毫”和“鹧鸪斑”釉面外,在器型上,建盏又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得宋代斗茶家的独爱之呢?
宋代的关于饮茶的记录非常多。其他文献比如诗歌里,词曲里也非常多。
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他说,"闽中造成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就是说这个闽中--那就是福建,我们说的建阳就在福建--它造茶盏。
鹧鸪斑是什么呢?是一种鸟的羽毛。鹧鸪是一种鸟,它的羽毛上有很多斑点,非常漂亮,茶盏就模仿了这种仿生的。
仿生的茶盏是在建盏中非常常见,比如兔毫盏,像兔毛一样,兔毫嘛。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他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就是说这个盏就是青黑色最好,有那种条状的所谓"兔毫"的为上。
"建盏"是我们的称谓,过去还有一种称谓我们后来不用了,日本人在用,它就叫"曜变"。
明人笔记中曾经有一段迷信的说法,他说建盏开窑的时候,必须取童男童妇的活血祭祀。然后往里一泼,这精气就凝在上面了,所以叫"曜变"。
这个"曜变"这个词后来中国人就不怎么用,用在日本。你查日本的陶瓷书一定定"曜变"这两个字。
后来很多人认为,这个词是日本的。其实不是,是我们自己的,后来传到日本了,我们就不用了。那么日本人管它叫什么呢?叫"曜变"。(有一说法认为,日本的“曜变”原为我国古代的“窑变”)
还有一个说法更有意思,他叫"天目"。"天目"是怎么个来历呢?
它有无数种说法。但是最接近于一个史实或者最能让人信服的一个说法,就是当年的日本僧人到中国来,带回的茶具是从浙江天目山带回来的,这个说法比较有说服力,容易让人信服。
这个日本的僧人把中国喝茶的方法以及茶具带到日本的时候,这个东西顺理成章叫为"天目"。
现在引申出去的,凡是黑色的瓷器,宋代的黑色的瓷器都叫"天目瓷"。
在烧制普通黑釉天目的过程中,因为温度冷热的变化,意外出现了油滴、兔毫等美丽的变异。
但曜变的形成更复杂——需要极特殊的烧制环境,根据学者研究,在建阳依山而建的龙窑中烧制,当地使用松材,火焰很高,整个窑升温快,容易维持还原焰,经验丰富的窑工根据摆放的位置和控制温度,可以烧成一些窑变器物。
最开始只是巧合,后来应该是努力烧制,但也就是大约10万只里面有一只的比例而已。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文整理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仙子删除,谢谢!